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EMS - 國立臺灣大學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專班

活動資訊

產業AI化的現在進行式

【跨領域論壇】

講題:產業AI化的現在進行式

講者:蔡明順(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教務長)

地點:臺灣大學普通教學館101教室

時間:9/6(三) 19:20~21:00

【心得分享】

    隨著AI運用的廣泛,週期縮短意謂著大家必須習慣並擁抱改變,在此AI技術的引領風靡全球,新的科技運用帶來了更多元的挑戰,此時個人或是企業的適應力和數位能力的提升,已成為無法避免的趨勢浪潮,以往是勞力被取代現在則是智力被取代。AI的運用確實可協助許多工作加速,唯AI的效能應該是永續服務為其目標,當然AI不是科技時髦的代名詞,從過去它是需要多的裝置(Device)來分析處理數據而形成專家系統所提供的決策建議,至今一直演化升級至學習式(提供大量資料分析),以突破傳統處理的框架極限,如過往在特徵或細微現象無法的解讀,現在藉由AI克服進而產生躍進入到另一境界,傳統處理透過統計或迴歸分析,可用機器學習做深度分析串聯出過往無法再優化的程度,尤其AOI (Auto-Optical Inspection)的結合並運用數據分析幾乎能克服及處理人工困難的分析,及現今的AI領域還是有因其數據變化大,而有預測瓶頸無法展現精確,所以包括它需要的大數據、穩定及穩健性、可解釋性(因果關係)、以及還不適合通用化(不易多面向適用)等的資料優化進步空間,但也證明並認為隨著時間推移,人工智慧的演算方式和人類對它的認知,以及和它進行很好的自動化及人機協作功能等,透過AI處理在不久的將來都可望有突破。

 

    現今各國的產業AI化,其來龍去脈所帶來的產業衝擊和挑戰,在科技持續驅動世界變遷的當代,對我們來說無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人工智慧的技術革新,可以算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就如同過往經驗說明,AI時代到來並非只靠單一技術的革新,而是需要複合且多重的技術堆疊,從大數據累積、演算法植入,成熟的數據驅動(data-driven)形成的決策才能達成自動化生產、控制,智慧製造及智能生產的可能。

    回溯機器學習的發展也並非橫空問世在各國早已發展多時,人工智慧在各領域的進步確實快速且耀眼,但生成式AI的崛起則是真正劃時代的變革,因此從宏觀視角而言AI如同國安,許多都將納入為國家戰略佈局(AIxIoTx5G)並考慮資源的優先配置,從模型建立的深度學習到自然語言處理,生成式AI正在以我們前所未見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它不僅改變了我們與機器的互動方式,更把許多傳統上需要人類才能完成的工作轉化為可以由機器完成的任務,從而開啟了無數新的應用模型。

    舉例生成式AI的科技變革在各產業的應用廣泛,如:

1、  在創意產業方面:生成式AI 被運用於創造新的設計與藝術作品的連結,如音樂、繪畫。

2、  在商業運用方面:它可以產生客製化的廣告內容或精確回答消費者的疑問,以及垂直整合的GPT LLM。

3、  在科學研究方面:生成式AI能夠模擬和預測複雜的現象,幫助我們更深入的理解數據。

    這些都是AI生態為我們開啟的新的思考模式,然而這種改變的確讓企業面臨挑戰,生成式AI的使用要求企業需重新考量商業模式,並思考如何因應及整合AI科技的力量來驅動創新,這可能包修改產品和服務的形式,或提升員工的技能以能更有效地利用AI,同時企業也需要認識到生成式AI並非萬能,它是需要與其他技術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大家知道科技始終來至人性需求而演化,但未來科技一定是以現有模式為基礎的再繼續堆疊,發展出從人性與知性的結合(AI>DI),期待人類的未來更超乎你我的想像。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目前只是發展的初期,AI也同時面臨著限制與挑戰,但它正在逐漸改變的不是產業,而是職能的被重新定義,以技術上來看,數據品質、模型訓練的難度,如何提升員工技能(人力轉變成人才)、部門功能、組織效能等問題都是重大的挑戰,此外,道德與社會價值的挑戰也不能忽視,如可能帶來的隱私和資訊安全問題,以及可能衍生的偽造和假訊息的問題,這都是在使用AI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最後,我們了解到AI的未來發展及願景,從Internet(資訊量)→AI(知識量),再至生成式AI(加速普及),已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無論我們是否已做好準備,未來的發展將更注重其解釋性和公平性,並著力於解決現階段的各種挑戰,同時我們可以期待,生成式AI將在各領域有更多的應用,並且會進一步改變我們的行為與模式。

 

    總結而言,2018年為人工智慧元年,AI的運用確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引發了變化,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和工作順序,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台灣是全球最好的AI實驗場域,我們的產業集中、軟硬體整合實力,尤其是邊緣運算(Edge AI )更是台灣的優勢所在,作為各行各業的領導者,我們有責任去了解這種變化並發掘AI所帶來的機會,推動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向前進步,並且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串連出產、官、學、研、創的合作,逐步完整台灣AI 佈局,讓我們攜手一同探索這新的領域。如同AI不能取代人的工作,但是AI會取代不會用AI工作的人,這是最好時機的時代,毋庸置疑這更是智慧的時代,只有具備智慧的領導者知道,危機就是天賜良機,一個數位轉型的重大轉機,重新定義著未來,搭配AI技術及雲端使用的資源整合必能發展出更新的商業運用,使得企業永續進而超前佈屬贏得未來。最後預祝大家在疫情後展開新的契機,順利成功。

Art editor Img

作者:

鐘啓榮

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專班(臺大EMS)112級在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