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EMS - 國立臺灣大學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專班

活動資訊

不確定的年代:財政韌性的建構與財金政策搭配的挑戰

[跨領域論壇]

講題:不確定的年代:財政韌性的建構與財金政策搭配的挑戰

講者:蘇建榮 董事長 (台灣金融研訓院)

時間:2024/3/27 (三) 19:20 - 21:00

地點:普通教學館 101 教室

 

     政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面對各種經濟衝擊,如經濟衰退或突發事件時,都會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這兩者的策略和決策對於國家的經濟穩定與繁榮有著深遠影響。財政韌性的核心在於財政能量,這是指政府在不損害總體經濟穩定和財務債務永續的情況下,能夠應對的最大財政衝擊次數。這項能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國家在經濟上的穩定性與韌性。

     舉台灣作為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財政政策如何在實際情況下運作並產生實質影響。近年來,台灣政府透過實施稅制改革和投資刺激方案,成功提升了稅收。此外,透過各種優惠措施,吸引台商回流,並在本地進行大量投資。這些政策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更為國家的財政健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論壇中討論了在過去兩三年新冠病毒的來臨帶來了許多嚴重的挑戰,但這也為台灣帶來了新的商機與可能性。在論壇中也指出台灣在疫情期間相關GDP是少數呈現正成長的國家之一,台灣產業面對製造業供應鏈中斷。相關零組件、面板生產基地的生產受到影響,導致零組件供應鏈的中斷。其次,由於歐美疫情的影響,貨運塞港、內陸運輸中斷,以及貨物無法順利送至客戶手中,導致資金供應鏈陷入困境。再者,由於歐美疫情蔓延,許多比賽被延期或取消,導致成衣和球鞋的訂單被取消,對製造業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內需服務業受到消費者不敢出門,以及許多國家的封鎖和封城政策影響,進一步影響了觀光業和跨境服務業。全球經濟的下滑可能對台灣的進出口貿易造成影響,企業可能會面臨倒閉、減薪、裁員等問題。然而,在挑戰中也有機會。美中貿易戰和新冠疫情使台商回流變快,海外資金匯回條例推行有助於資金回流台灣,對國內的投資和生產都是有利的。另外,台灣防疫的超前部署建立了優秀的品牌形象,對台灣的外交和產品品牌提升有所幫助。在全球供應鏈的重整中,台灣需要重新整合供應鏈,以應對去全球化的趨勢。過去全球布局的供應鏈過長,面臨航運和物流的不確定性,容易產生斷鏈的危機,論壇中也強調了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重點放在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以及2022年至2023年可能出現的銀行倒閉風險上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政治衝突。

     在這個環境中,台灣加快了數位轉型,由論壇講者中強調了財政韌性和金融政策在應對經濟衝擊中的重要性, 並需考慮債務貨幣化、財政實力、金融風險等、政策協調必要性、數字化在經濟活動中的挑戰因子。因應財政和貨幣政策分歧的影響,以及在應對這些問題時的戰略規劃的必要性。以應對實體經濟的衰退。並以疫情期間為例,由於許多國家實施封鎖和封城,消費者不敢外出和出國,使得電子商務、外送平台、宅經濟和遊戲成為主流,加速了數位經濟的來臨。目前正夯的AI、5G、電子商務、視訊會議、遠距教學及醫療都將成為常態。台灣企業可抓住這一趨勢,將數位經濟的發展和公司的商業模式結合,以創造更大的商機。實體經濟低迷時,如蠻多飯店和餐飲服務業可以結合宅配和外送平台來爭取商機。也可以適時導入自動化來減少人工成本,或者利用大數據來開發客源和進行精準行銷。在製造業方面,零接觸和無人化生產的趨勢,以及大數據分析、AI和機器人等技術的應用,都值得企業及政府機構深入探討,並尋求數位轉型。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政府適時提供紓困和融資措施來幫助企業度過難關,讓經濟回到正常軌道。建議台灣企業應善用政府的紓困和融資資源,以及員工薪資補助來降低成本,求得生存。在當前資本市場、匯率和利率波動劇烈的環境中,企業應嚴守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避免過多財務投資,並透過選擇權和貨幣來源分散等策略進行風險管理。

      在論壇中也探討了國際政治對台灣的影響,毫無疑問,2016年川普成為美國總統。大眾都預見了此情況,因此他的再次當選並非不可能。川普的風格就是如此不可預測,而未來也將如此。人們曾認為川普的當選可能對台灣有利,但實際上,拜登的當選可能對台灣的支持更大。這就是事實。美國總統對全球形勢影響深遠。川普的退出國際組織的意圖將對許多民主聯盟國家產生重大影響。英國脫歐亦非常關鍵,因為英國是世界金融中心。在脫歐之後,英國成為了非歐盟國家,但仍然使用英鎊,而英鎊仍然具有很高的價值。英國脫歐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雖然目前影響還不大,但人們都深感擔憂。2016年,地緣政治衝突和民粹主義的興起引起了廣泛關注。還記得2016年中東的疫情嗎?那也是重要的問題。2017年,川普的稅改政策對經濟產生了影響,但後來他的影響力逐漸削弱。然而,最關鍵的事件是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和科技戰,這對全球產生了深遠影響。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而且關係越來越緊張。美國曾希望中國在1992年和1990年代加入WTO後,透過貿易和經濟發展來改變其政治體制。然而,從歐巴馬開始,他們已經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因此,他們開始對中國採取謹慎的態度。川普上任後,這種政策變得更為強硬,導致了一場重要的國際貿易戰。因此,我們都應該密切關注美中貿易戰的影響。

     上述談到諸多不確定性。在論壇中也談到當這些事情開始影響大局時,政府該怎麼辦呢?除了調整貨幣及財政政策,對吧?政府的財政能不能抵擋這些衝擊,就看財政有多硬朗。你的財政硬朗不硬朗,看的是你的財政實力。換句話說,當事情變得緊張時,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2009年世界銀行有個報告說,財政實力就是一個國家在不搞亂經濟穩定和財政債務的前提下,能承受多大的財政赤字。也就是說,如果赤字擴大,可以搞一點短期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來對付這些衝擊。短期的財政赤字不會影響到經濟的穩定,因為擴張性財政政策的目標就是穩住經濟。但是,如果赤字擴大過頭,可能會導致將來還不上債務,這就是所謂的債務問題。所以,如果一個國家的財政實力夠強,就可以維持公共自主,甚至可以搞點刺激性的財政方案,讓它在面對衝擊時更有韌性。

     台灣政府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需要投入更多心力,使台灣能夠突破「新常態」的限制,回到正常的成長軌道。面對去全球化的趨勢,如論壇中所提透過簽訂「區域 FTA」來克服 WTO 功能式微的問題。同時,政府在供應鏈重整的過程中,也需要提供更多的協助,讓廠商能夠順利進行佈局。然而,在未來,我們將面對氣候變遷和經濟數位化等全球性的挑戰。政府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透過財政政策來因應這些挑戰。例如,我們可能需要進行更多投資以支持綠色能源和數位技術的發展,並透過稅收政策來鼓勵企業和個人做出更環保和數位化的決策。這些決策不僅能加強我們的經濟韌性,更能帶領我們走向更環保、更數位化的未來。因此,我們必須面對這些挑戰,並透過政策的調整與創新,保持我們的經濟穩定與韌性。

Art editor Img

作者:

林裕程

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專班(臺大EMS)112級在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