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EMS - 國立臺灣大學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專班

活動資訊

低碳城市之規劃與實踐

演講者:戴期甦副總裁(AECOM臺灣區市政與基礎設施)

演講題目:低碳城市之規劃與實踐

時間:11/13(三) 1920-2100

地點:臺灣大學普通教學館101室

1. 城市規劃以「人」為核心

低碳城市的發展不僅是減碳,更要提升市民生活品質。規劃應圍繞城市居民的實際需求,包括步行友善環境、公共交通、綠地空間,創造舒適且健康的生活條件。

2. 將氣候目標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並且強調,城市基礎設施是實現低碳目標的核心。例如:

  • 智慧交通:利用數位技術優化交通流量,推廣電動車與大眾運輸。
  • 水資源管理:設計綠色水循環系統,減少用水浪費。
  • 綠色建築:推動高效節能技術,減少建築運行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3. 結合國際經驗與在地實踐

AECOM作為國際性規劃與工程顧問公司,提供全球多地低碳城市案例,這些經驗可因地制宜地應用於臺灣,如:

  • 針對臺灣地區自然條件(如颱風、高溫氣候)和土地稠密特性,強調韌性基礎設施的規劃。
  • 發展本地化的再生能源應用,例如太陽能與離岸風電,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4. 以創新科技驅動低碳轉型

技術創新對低碳目標的重要性:

  • 數據驅動:透過智慧城市平台實現碳排放即時監測與預警,讓決策更加科學化。
  • 碳中和策略:引入碳捕捉技術和自然解決方案(如植樹造林),減緩氣候變化。

5. 政府、企業與公眾的協同合作

低碳城市的實踐需要多方協力:

  • 政府:提供政策指引、財政支持及法規保障,創造低碳建設的有利環境。
  • 企業:參與技術創新和項目投資,成為低碳解決方案的推動者。
  • 公眾: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改變日常生活習慣,例如能源節約、垃圾減量。

6. 規劃必須具有彈性與長遠視野

面對氣候變化的高度不確定性,城市規劃需具備韌性,應用適應性策略以因應未來挑戰。同時,講者建議在規劃階段就考慮到長遠發展,例如基礎設施的升級空間與可持續性。


總結
低碳城市規劃主張,以全球視野和在地實踐相結合,透過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及社會共識,逐步推動城市邁向低碳化。同時也提醒規劃者,低碳目標不僅是環境需求,更是實現城市繁榮與社會福祉的重要路徑。

作者:

呂偉榮

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專班(臺大EMS)113級在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