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者-陳冠如董事長(雷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講題-雷虎科技從遙控模型到無人載具的發展策略
演講時間-4/16(三)1920-2100
演講地點-社會科學院梁國樹國際演講廳
這場演講,讓我對於台灣製造業在面對產業變遷時,如何以自身優勢進行轉型,有了更具體且深刻的理解。
雷虎早年是以遙控模型起家,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品牌。不過,隨著智慧型手機與遊戲娛樂快速普及,傳統模型市場逐漸式微,尤其年輕一代的消費習慣轉變,實體模型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對於長期倚重這類產品為營收主力的企業而言,這是不得不正視的挑戰。而雷虎選擇的不只是調整產品,而是展開一場更本質的轉型。
他們從自身擅長的機構設計、飛控、馬達等技術出發,進一步延伸至無人載具領域。包括無人機、無人艇、水下自主潛艦等,都逐步發展成具備實際應用能力的產品與平台。這樣的發展方向,並非單一技術突破,而是建構在多年的技術累積與製造經驗之上,加上對未來應用場景的觀察與判斷。尤其在當前全球安全局勢變動劇烈的背景下,無人載具不再只是科技展示品,更成為戰略資源,這也讓雷虎的發展方向與市場趨勢高度吻合。
對我而言,雷虎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在於,他們不是一味追求「跳出原來框架」,而是懂得如何從原有的核心能力出發,找到可延伸的路徑。這樣的轉型方式不僅風險較低,也能讓團隊更快進入狀況,持續累積競爭力。我們在推動數位轉型或智慧製造時,往往容易受限於「轉型就是從頭來」的迷思,但雷虎的做法提供了另一種可行且穩健的邏輯。
在製造面上,雷虎也展現出對品質與自主性的堅持。他們並沒有因為產品升級而大量外包生產,而是反向強化自有產線,從鋁合金造船、無刷馬達、飛控模組到機構組裝等,都維持在內部或掌控範圍內,確保產品品質、技術保密性與生產彈性。這種垂直整合的模式,對於面對快速變化或少量多樣需求的產業來說,反而成為一種戰略資產。在我們熟悉的工業工程與製造體系裡,這種靈活而不失效率的製造思維,正是許多企業邁向高階製造時最缺乏的關鍵環節。
此外,雷虎在推動轉型的同時,也非常積極整合外部資源,不論是與國內研究機構、產學單位合作,還是策略性地引進國際技術夥伴,強化關鍵模組或系統能力。這種「聚焦核心、自主整合」的思維,不只讓產品更快進入市場,也提升了整體的系統成熟度。對我們實務工作者而言,是很值得參考的策略布局方式,尤其當企業面對跨領域新技術時,懂得合作與取捨,往往比什麼都自己做更有效率。
我也特別注意到他們在應用面上的思考。像「空中基地台」這類設計,是根據實際情境需求所發展出來的解決方案,而非單純從技術導向出發。這提醒我們,在做技術開發或產品設計時,不只是解決工程問題,更要理解未來的使用環境與任務場景。這樣的產品設計邏輯,對我們在規劃工廠自動化或開發智能解決方案時,也有很實用的借鏡。
總結來說,雷虎的轉型過程提供了三個重要啟發:第一,轉型不必拋棄本業,而是要善用原有技術基礎做延伸;第二,製造能力若能有效整合,反而是企業競爭力的來源;第三,懂得整合外部資源與對應實際應用場景,是加速創新落地的關鍵。這些觀察,對於我們在企業內部推動組織升級、技術導入或是新事業開發時,都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當市場變了,客戶需求變了,我們能不能跟著調整自己的方向與做法,正是考驗企業能不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雷虎的故事,無疑是一個現代製造業如何以技術為根本、以應用為導向,從困境中走出新局的最佳寫照。
 |
作者
陳世偉
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專班(臺大EMS)113級在學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