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EQUALITY IN TAIWAN
講者: 台大經濟系 林明仁 教授
2018/06/06
傳統經濟學及社會科學研究經常仰賴問卷調查樣本推估母體,因為資訊科技的進步,運算及儲存技術的發展,開始轉向直接使用母體的政府行政資料。教育、財稅、健保及勞保資料均成為研究絕佳的來源。以台灣健保資料是全球相當重要的成功案例,健保推動的時機正值台灣行政資訊化成熟的開端,結果造就為全球指標性的完整資料庫。雖然,資料科學因大數據而受到重視,然而一般民眾對於資料分析解釋並没有興趣及耐心,政府決策對於數據重視性始終止於了解事件的結果,無論藍綠都尚未及於擬定政策之時就有完整資料分析。強化數據分析應用性對於提昇政治決策品質有絕對的關係,官員及民眾都有待加強資料分析的素養,才可能增加台灣在國際競爭勝出的機會。
數據分析中的相關性推論,經常被民眾、政客及媒體誤用,但經濟學及社會科學所重視的因果關係,在實務分析中不易取得。在選舉中經常看到錯誤資料解讀,不僅對於實際因果推論並没有幫助,反而助長了錯誤決策。也說明,實務資料分析往往不夠重視理論的嚴謹程度,追求快速反應,也常常因為相關結果偶中因果,但解釋未必是正確的,卻干預了政策設定。台灣現階段資料應用上常與個資保護意識有所衡突,造成資料應用有更多限制與考慮,阻礙了技術發展速度,但無限制可能危害更大。以Google 目前承諾不發展有關武器及監控數據分析,同時也有臉書和近60家手機業共享個資等,呈現技術方便性與隱私保障取得平衡,是現在及未來各國都將面臨的議題。
回到講者演說重點,以財稅資料說明以單純直觀理想制定政策,驗證自以為公平的遊戲規則其實一點也不公平。經濟系駱明慶老師2002年以財稅資料發表〈誰是台大學生?〉相當令人有感。說明了許多富者恒富的現象,聯考時代上台大的同學是哪些人。駱老師於2016年再度推出〈誰是台大學生〉2.0版,驗證没有聯考之後,進台大的學生來源是否有別。過去很明顯地台大學生中外省人上台大的機率較大、集中來自明星學校、台北市比其他縣上台大的機率高7.3倍。數據證明,台北市大安區比例最高,暗示著來自有錢人家庭投入教育的資源比較高,勝出機會更高。廢除聯考後的數據,仍然說明有錢的小孩上台大的機率高。而教育資源投入仍以頂尖的學校為重點,突顯台灣租稅分配政策的不公平性。此外,數據顯示不公平現象是全球性,由稅務資料說明富則恒富,更不公平的是有些富者是不需繳稅的,很容易在身邊就可以遇見包租公之類的富人,永遠繳得比薪水階級少。
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古皆然。俗諺富不過三代,但由財稅數字顯示並非如此 。過去調查財富資料難以取得真實資料分析,現今拜資訊科技進步,可以直接使用行政資料分析,因而大幅強化推估結果可信度,反而證明有其父必有其子,證實台灣財富分配不平等。講者利用資料分析揭露財富不平等的同時,也揭開人性不是全然光明的另一面,資料說明許多道貌案然者,在夜深人靜時內心想法不如外顯的外表及道德標準。如來自美國保守州的網民,用奇怪的字眼進行google 查詢的比率更高,以暗示了透過資料科學分析甚可達到防治不必要社會犯罪的功效。台灣也有類似情形,表面上平等,內心卻是岐視,從google 關鍵字分析可得知許多調查研究看不到的潛在社會議題。因為許多社會制度設計來自虛假的光明面,雖使社會有較多表面的公平,但卻得不到具體改善的方法。
台灣面臨進步遲緩冏境,講者提到世上四大不可信,包含英國研究、韓國起源、台灣報導及中國製造,雖然極盡嘲諷之能事,也隱含了一般大眾對這四個地區的刻板印象,也只有依賴數據分析才能驗證這個印象的真實與否。從許多領域的數據研究,都證明我國與韓國許多社會面向的相似處,不論是科技、經濟、人口結構等等,因此,多年來視南韓為頭號競爭對象是合理的,也只有從數據中才能找到打敗韓國的門徑。而台灣報導不可信間接反應了我國教育的缺失,導致媒體人對消息及數據解讀能力訓練程度不足所致。該從學會從資料找到根因並據以改善,強化決策品質,才是提高我國競爭力並減少社會不平等的具體有效途徑。
|
作者
張文熙
臺大跨領域整合與創新碩士在職專班106級學員
勞動部資訊處 處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