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論壇】
演講題目: 生成式AI的社會衝擊、法律風險與因應
演講講者:侯宜秀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秘書長
演講時間:2024/02/21 (三) 19:20 - 21:00
演講地點:普通教學館 101 教室
【報告】
“如果未來機器可以幫助人類做所有的事,那麼人類只需要每天作夢”,這句網路名言是否給與參與者有所啟示?正當人工智慧於2023年爆發式的成長,大語言模型LLM及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正大舉進入我們的生活,佔據新聞版面,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人工智慧取代人力、消滅人類,我們終將無法阻止人工智慧,很多的不確定性也加深了我們對人工智慧發展疑慮,DEEP-FAKE也造成真假難辨的混亂。面對AI是擁促它?或是立法規範?限縮發展?人工智慧的討論無疑是近年最主要的課題、 甚至是列入國力的展現。隨著硬體運算能力愈來愈強,機器人發展加速,通用人工智慧AGI亦在不遠已。近處思考,當我們被AI大浪潮推著前進,是被動還是主動?遠處想,當未來機器能做任何事,我們是否已有作夢的準備。
此次的演講者,邀請自人工智慧學校秘書長侯宜秀,要我們回想起2016年人工智慧的大事件:由DEEPMIND的ALPHAGO打敗了當時的棋王李世乭,電腦的類神經網絡ANN棋步已超越人類。人工智慧的發展的歷史從行為史來敘述,主講者把時間往回推至1770年,最早的發展即是用來下棋,而當時人代機器下的假裝置竟也行騙六十多年才被揭露。直到1913年Torres Quevedo 的棋手被公認是最早的電腦遊戲機,完成最早的自動化AUTOMATION。1997年IBM的DEEPBLUE,從18時紀至今都是完成單一任務; 下棋,人類對機器的幻想付予的任務在大語言模型獲得突破性的發展愈來愈多期望。
什麼是人工智慧?演講者以歐盟的article 3定義來說明,包含資料、演算法產生出具有人類智慧的行為。什麼是生成式AI?從GENAI Prism可以看出AI目前的多樣化發展及應用在各個領域。而其生成式AI的發展正是將專才變為通才,以ChatGPT為例即是將把程式語言進化成自然語言編程,通才的目的將這段與機器的隔閡拿掉了,用自然語言編程,每個人都可以是程式開發者,達成人機協作的生態系。之後AIGC的發展,在大語言模型會愈來愈小,可以放至手機,讓每個人都可以透過EDGE端做AI生成。演講者以RAG 檢索式引數生成為例,發展出的AI AGENT便是用CHATGPT的自然語言編成出,如瓊瑤GPT。而prompt engineer也是因CHATGPT後而發展的職業,一般人也可以利用引數的技巧而讓人工智慧生成出更理想的答案。
是的,人工智慧增加了工作機會,研究機構McKinsey Research更預估AI每年將會帶來4.4兆美元的經濟效應。不過,演講者提示上一次跳躍式發展,造成的產業的短暫衝擊。如英國工業革命期間紡織工人被紡織機取代導致工人失業的卡特萊特事件(Luddite movement),即是反應了工業革命期間工人階級與機械化生產的社會矛盾。演講者以最近發生的淘寶商店模特兒及攝影師團隊被人工智慧取代真實案例,說明了生成式AI對很多行業將造成衝擊。從1970年至2015年人均的年工作時數從1960小時降至1750小時,以美國總體經濟1700年至2000成長了15241倍,以國家的發展來看,伴隨著生成式AI發展,人均時數愈來愈少,生產效益愈來愈高。但在勞動市場,某些行業可能是被不均質的取代如:客服、行銷、軟體及研發。演講者引述馬太效應:贏者全拿,這個時代每個企業或個人都需要人工智慧,否則很容易被淘汱,以創立人工智慧學校的宗旨,大部分學員年齡40歲以上,即是希望能輔助各個企業能加快在企業中導入人工智慧、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筆者贊同人工智慧必需與人類共存,但面對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對勞動市場、道德、隱私權及Deep-Fake的影響,是否真能立法規範?或只能放任它檯面下發展?攸關企業及國家的未來走向。人工智慧對產業一定會造成衝擊,但將是短暫的,隨著時間軸拉長,愈早融入的將受惠愈多,人工智慧也是二面刃,每個人能作的是用對地方,幫助個人及企業增加生產力及競爭力。人類對於機器的幻想,從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及電影虛擬女友Her啟思,人工智慧正如打開了潘朵拉盒子,AI發展的一舉一動,所產生的蝴蝶效應,人類是否真能承受?筆者希望人工智慧的發展及訓練都要秉持著給予機器了解人類的”良知”,這是人類面對機器的最後一道防線!
|
作者:
柯智化
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專班(臺大EMS)112級在學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