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EMS - 國立臺灣大學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專班

跨領域論壇

糖業,纏足與失蹤婦女

Art editor Img

 

糖業,纏足與失蹤婦女

 

講者: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 吳聰敏 教授

2020/06/10

這次議題的主講人是台大經濟系吳聰敏教授,講述的内容是以早期臺灣產業變動來分析臺灣女性的發展史的關聯性。纏足是一種極不人道的異態審美觀,起於中國宋朝,當時的宋朝是全球經濟產業最發達的地區,但是也是對於女性是最保守的年代,纏足意味就是束縛女性解放,男性至上的一面。

臺灣糖業發展沿革,始自17世紀的荷蘭統治時期,從那時人們便種植甘蔗為原料來生產蔗糖一直延續到日治(據)時期,因爲臺灣的氣候地理環境,糖業十分蓬勃發展,為臺灣賺進大量的外匯,所以早期的糖產業需要龐大的勞動力來支撐,男性的勞動人口並不足以應付勞動需求,而在家中的婦女就是一股很大的勞動人力閒置,但是如果因爲纏足或殺女嬰而喪失這個勞動力是一種浪費,是故早期社會對於女性不人道的對待間接因爲產業需求而慢慢消逝。

若經由甘蔗產量變動、蔗作面積比對0-5歲性別比做迴歸分析,發現糖業的成長對「失蹤婦女」減少的影響確實存在統計的顯著結果;在解放纏足方面,使用甘蔗產量變動對解放纏足比例做迴歸分析,也得到統計的顯著結果。

由統計數據可以推測當時社會時代的演變情況,一般婦女變成職業婦女,女性的社會地位逐漸覺醒,社會大衆也開始正視女性的需求和給予女性較好的照顧,自願減少「失蹤婦女」。這是產業經濟發展讓人民可以越來越文明的證明,從傳統文化「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思維中解放出來,女性職業還正由於面臨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所帶來的物質變化,產生了許多新興的女性職業。

這讓我一直不禁思索,現今社會的“Me too”、“Black lives Matter”、“Sweatshop”都是在不論何時何地的弱勢族群所一直追求的公平,而“公平”到底是要多久時間才會被人重視呢,就要看既得利益族群能否被打破現狀,被所謂的文明應該是人民不論性別、年齡、種族、顔色、階級都能受到公平的對待,沒有人會因爲自身利益而侵害他人權益,只有各別付出的努力才會在生活品質有所差異,文明的本質依舊建立在公平,才是所謂的大同世界或烏托邦世界吧!

 

游邵軒

作者介紹

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專班(臺大EMS)108級在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