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的挑戰與研究課題
講者: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傅從喜副教授
2019/09/11
今日論壇主題為「高齡社會的挑戰與研究課題」,主講人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傅從喜副教授。藉由相關統計依三個方面與大家分享他的觀察與研究。以下我將引用傅副教授當日的投影片整理摘要如下:
一、我國高齡社會的現況與趨勢
「少子化」形成了高齡社會,依據推估2018至2065年將只有65歲以上人口為正成長,其餘年齡層皆為負成長,而且2025至2030年間即有可能邁入「超高齡社會」。另外,傅教授亦分享了幾個有趣統統計,例如:女性的平均餘命一般大於男性;依照目前醫療技術的進步速度,2000年以後出生的人,有一半可以活到100歲;冬天出生的人似比較長壽;愈年長的女性對平均餘命的貢獻度愈大。
二、我國高齡社會的挑戰
出生率降低是高齡社會的一個挑戰,面對高齡人口之現狀,如何延長健康餘命已成一個重要課題,甚至失能人口的快速增加與慢性病的盛行,亦影響著全民健保的財務;又青壯人口與高齡人口呈現反比例之消長,勞保繳費與領錢之比例約為1:8,這些其實是不成比例的,顯見勞工保險之收支已失衡,因而催生了年金改革,卻也因而產生了另一個層面的議題。此外,近年「高齡者的再就業」是一個新的挑戰。因為越來越多的高齡者仍有足夠的體力與能力貢獻社會,大部分國家都想將工作年限往後延,而我們的社會卻還常把年齡當成工作的限制。因此,我們挑戰還有「必須翻轉看待生命週期的觀念」,以往是少年(接受教育)→中年(努力工作)→老年(退休休閒),現在則是要鼓勵高齡者繼續活動、繼續創造活力。
三、高齡社會的對策與研究議題
我們的社會想要建構「適合老人居住」的環境,必須先從觀念上調整,要從「年齡區隔」翻轉為「年齡整合」,不能以年齡作為「可以從事甚麼或不能從事甚麼」的依據。教授以八個面向描述如何建構高齡友善之城市:交通運輸、公共空間改善、支持健康促進、提升資訊連結、持續活動參與正向社態度、友善參與活動、住宅與服務。
舉例:甚麼是「提供資訊連結」?也就是說善用現今的科技工具讓高齡者與社會有所連結,以藉此提升其日漸變弱的認知能力。至於「住宅與服務」:目前的「三房兩廳」多為核心家庭的想像,但是未來獨居老人會越來越多,居宅規劃需要有所應對。還有,不少長輩仍習慣由自己子女照顧自己老後,而不願讓陌生人照顧,但目前的長照政策是以「提供服務」為主,政府若能規劃「提供金錢補助」的政策,應該可以建構更多元社福制度。
最後的Q&A時間裡有學長提問:高齡城市如何轉化成一個產業?又私人與政府應如何分工?講者的回答略為「讓營利事業機進來做是一個解方,但在台灣,這還是充滿了許多討論空間」,為本次的論壇做了結尾,也留下了值得深思的議題。
|
王慈彬
作者介紹
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專班(臺大EMS)108級在學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