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產業邁向循環經濟轉型的機會和挑戰
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院 呂良正 院長
2021/10/06
1. 循環經濟為「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總稱 」。
歐盟定義為盡可能地維持產品、材料和資源的價值,並且使廢棄物的產生最小化。
2. 整體推動4面向一生產增加資源使用效率/消費減少浪費/廢棄物減少廢棄/二次料增加循環 ,及十二項推動策略。
3. 歐明為達到2050碳中和,已將循環經濟最為綠色政綱,並建立原物料自主性,廢棄物回收,二次料市場及產品技衛創新為發展指標。
4. 國際循環物料與設計規格要求,帶來國內供應鏈衝擊,如
(1) Apple宣布未來供應鏈將100%採用再生原料
(2) Adidas宣布2024年全面停用原生塑膠
(3) PHILIPS採用LED燈節能7倍
(4) 可口可樂2025年包裝材料100%可回收
(5) 義大利國家電力公司,2022年達到60GW總管理容量,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
(6) 日本水泥廠處理248百萬噸/年廢棄物
5. 台灣成功案例如下:
(1) 小智研發在國際花卉博覽會用150萬支回收寶物瓶蓋成「環保方舟」
(2) 春池玻璃一年回收十萬噸玻璃
(3) 優勝奈米科技從廢棄電子零件提煉貴金屬
(4) 中油由氣態壓縮做冷能再利用
(5) 台積電水資源再利用3.5次及再利用銅靶材,100%再生硫酸使用
(6) 台電的碳灰及脫硫石膏再利用/低碳電力使用
6. Smart crusher混凝士全循環,以碎解力,破壞廢棄混凝土保留原有礫石、砂,並透過熱處理形成高爐石粉之膠結材料,代替水泥。台灣已進口一台100萬歐元機器,預計1年就可成本回收,CP值甚高。
7. 呂老師創立之台灣經濟學會(TWSCE)及C2C認証
(1) 活化既有建築資源,維護延壽及節能
(2) 推動循環經濟及案例
(3) 建立建築循環評估及融資獎勵制度
(4) 推動租賃商業模式
(5) 推動營建資源加值化學跨界合作
(6) 強化營建資源管理策略
8. 施行循環經濟手法及案例
由永續法展/都市規畫/建築設計/建築施工/建材設備管理/永續循環零廢棄,透過再生/分享/優化/循環/虛擬化/交換方式來完成,其成功案例有
-國際-荷蘭阿姆斯特丹商辦園區,雪梨灣建築
-台灣-花博荷蘭館/台南沙崙循環住宅/南港機廠住宅等
營建業向來是資本、能源皆高密度的產業,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原料會來蓋建築,其更消耗了40%的能源使用量,造成了25~40%的碳排放量。
我們都希望住在一個永續生活環境裡,因此想辦法在建築與營建部門實踐循環經濟,就是實現原望,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策略。
我認為循環經濟是一個讓資源持續循環,高度保存產品價值的系統,這需要透過系統性的規劃,以創新的設計與商業模式為核心,來提昇每一份資源的生產力。讓我們能使用更少的原物料,創造更多的價值。因此必須系統性地檢視建築物完整的生命週期,從營造、使用到拆除的各階段找出資源的破口和機會,創造出資源循環的迴圈,完整保留產品的價值。
我瞭解綠建築,永續建築等營建產業嘗試降低環境衝擊的各種努力,循環營建同樣追求以人為本及環境友善的建築實踐。循環經濟不僅企圖提高能源,資源的使用效率,在未來使用需求與
生活模式轉換時,能保持最大的彈性,讓建材效能再次組裝與利用,並保持其高價值。
我個人對循環營建六大策略特別有興趣,它是解決的實際方式,特別針對未來闡述
一、再生(Regenerate)
在建築物的設計與營造階段,透過建材選擇和空間設計來打造足以維持修復生態系統的建築,選用友善的建材,納入再生能源系統,以回覆生態系統的健康。
二、共享(Share)
透過共享機制,就可讓建築空間具有充分彈性以滿足不同需要,其他如閒置屋頂可租給能源公司裝設太陽能板,賺取利益,達到循環,減少建築能源耗用,能夠被更多人使用,滿足更多需求。
三、優化(optimise)
在設計階段採用模組化的設計,在工廠就將建材預鑄好至現場組裝,可減少施工的廢料產生,更能提昇拆除後的再利用性,是資源使用優化的有效措揓。
四、循環(Loop)
從源頭設計到末端拆除都加以重新規劃,並強調產品的耐用性,儘量以維修、再使用、翻新與再製造方式,將產品零件或建材持續留在封閉循環中,讓資源能大幅減少。當然若翻修後再以折扣價售出,也是創造傢俱循環的商業模式。
五、虛擬化(Virtualise)
透過良好的資訊系統,讓具有實體的產品或材料藉由網路與雲端技術直接或間接「去物質化」減少資源使用與空間需求。
另智慧家庭與聯網家電設備,搭配大數據分析,找出各種設備的故障頻率與風險,提前預防以降低維修成本,減少耗損,提高效率。
六、交換(Exchange)
利用預鑄建材模組及3D列印,能夠打造具有同樣功能且更輕巧的產品,大幅降低製造成本、碳排放量及廢棄物的產生。
總結:
․物資是循環經濟考量的基本元素,在各個使用階段,要系統性考量管理方式,如物資流分析、生命週期評估等。
․要改變物質使用的方式,如製程的改變、替代材料的產生,需要跨領堿發展前瞻技術。
․考量循環經濟下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是創造新的經濟效益的契機。
․政府透過長期穩定策略與明確立法,可驅動產業發展相關技術。
․採購相關法規需進行調整,才能順應循環經濟趨勢。
|
作者
蔡白井
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專班(臺大EMS)110級在學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