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SRAELI WAY
講者: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與通訊研究所 闕志克所長
2017/12/20
本次(12/20)跨領域論壇是由EMS(工工所)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闕志克所長演講,演講的主題為「The Israeli Way」。為什麼選擇以色列作為演講的主題? 闕所長表示,以色列有許多值得我們台灣學習的地方。
一、從困境中找尋出路的以色列人:
以色列位於中東地區,東部沿海是地中海,周邊的國家包括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和埃及。以色列也是三大洲的交匯地:歐洲、亞洲和非洲。其地域狹長,長290英里(470公里),最寬處85英里(135公里)。儘管面積很小,以色列擁有大陸的各種地域特徵,從森林高地到富饒的綠谷,再到山區沙漠,從沿海平原到半熱帶約旦河谷和地球的最低點死海。國家大約一半的面積為半乾旱土地。由於該地區缺水,現有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並尋找新的水資源。六十年代,以色列淡水資源網的主要水源來自北方,這裡的水被輸送到中部和南部半乾旱地區。正在運行的新水資源水利項目包括人工降雨、污水循環利用和海水淡化。
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有冒險犯難的精神,以色列政府將以色列定位為一個Startup Nation,不僅鼓勵創新,而且該國政府本身即非常勇於冒險犯難,「Run the country as a Startup」。雖然Startup(意思就是「新創」)的失敗率在以色列是九成,但他們依舊敢於Startup,主要係因以色列的教育使然。以色列所教育出來的人,非常適合Startup。
闕所長提到,以色列有一個特點,著重在Intellectual Property、技術開發領域,而非在於製造產品,不像台灣許多產業著重在製造代工。他進一步指出,以色列自詡是全世界第一名的國家,舉凡有新的產業技術,一定往以色列走,而且全世界有頭有臉的公司,一定會在以色列成立研發中心( 請注意,以色列人口僅八百多萬,但卻有辦法吸引那麼多國際級的公司,諸如Intel、Microsoft前往以色列投資成立研發中心)。許多產品,都會特別強調Israel inside,例如微軟的作業系統,就是以色列做出來的(技術發展源自以色列),顯見其研發創新的實力,實不容小覷。
以色列七成土地是沙漠,由於位處缺水地帶,為了省水,因此發展出「滴灌」(Drip Irrigation)技術,是將一定數量的水和肥料一滴一滴地輸送到植物根部的灌溉方法。滴灌為種植者提供了一種可準確控制的灌溉與施肥模式,可科學合理地保證作物的水分與養分需要,並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一點都不浪費水在泥土,不僅創造出180億年產值,更改寫農業灌溉定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oDt2-WY6n0)。
二、認同國家與自己為生命共同體,愛國並富有榮譽感的以色列人:
然而,是甚麼秘訣造成以色列這個國家的成功? 闕所長認為除了教育以外,還有當兵制度。人人皆兵,讓這個生於憂患的國家,使用武器的能力遠比美國兵還好(筆者認為,除了闕所長提到的兩點之外,還有一個因素是:以色列信奉上帝)。以色列國防軍(Israeli Defense Force,簡稱IDF)的軍種,區分為五大類,分別是:(A)IAF: 空軍、(B)Mossad: 國家情報機構、(C)Mamram: IDF的IT組織、(D)8200:以色列情報部隊負責收集信號情報和代碼解密的單位、(E) Talpiot: 此為IDF精英培訓計劃,為在科學和領導潛力方面表現出色的學術能力的新兵而設。Talpiot項目的畢業生在服役期間追求雙重高等教育,然後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進一步加強以色列國防軍在技術領導職位上的研發。每年只收30人,學數學、Physics 及Computer Science,主要係設計武器。
以色列人都是先當兵,再去念大學,會有紀律、也有目標,而且當兵讓以色列人自己會學習如何做決定(例如學習到當自己下錯決定,會造成親友死亡)。鑒於以色列的軍種有不同區分,且多有專精,因此舉凡以色列人曾經擔任過甚麼軍種,都會被他/她們列在履歷之中,對於每一個以色列人而言,這是一種榮譽(闕所長打趣說,以後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認識的以色列人的履歷上,是列了哪一種軍種)。也因此,以色列人承受壓力的能力以及當機立斷的能力,非常強(因為會被指定去擔任職務、命令、說話算話),也因為年輕人當過兵,所以能力與素質與現今年輕人大不相同。
以色列人另一個特點是很愛國,他們相信為國付出是值得的,即使冒著生命的危險都要去做(只要你願意證明你的母親是猶太人,而且你願意繼續當猶太人,就可以歸化回以色列)。
三、不畏懼權威,勇於衝撞,深知道自己獨特性的以色列人:
闕所長在這個階段的分享,用了一個字開頭Chutzpah(發音是:hu-tz-pa);這句話融合「勇氣」、「大膽」、「厚顏無恥」、「公然冒犯」等等的辭意,但這種不畏權威,並非沒有禮貌。簡言之,以色列猶太人與身俱來某種Chutzpah的氣質,不懼尊卑之分,耿直敢言。有一位希伯來大學教授評價以色列學生的特徵:「學生在課堂上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想方設法找出老師的弱點來,並將他擊潰。」
闕所長提到,以色列人的特質在於看到目標,會極力去爭取(據理力爭、甚至爭取機會),但該是自己應做的事,他們就會去做(此點非常難能可貴)。以色列人具有強烈的自信及意願去爭取、每個人會辯論他們的想法(無論大小)、每一個人講究的不是階級,而講究的是你的專業性(Rank v. Expertise)。人家都是充分預備(well-prepared)再去開會,因此每個人所討論內容所貸出的產能(Productivity)就完全不一樣,他進一步舉例,相同的會議如果發生在台灣開會,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事前做好準備就與會,甚至會議中沒有意見,所以難怪以色列會如此大不相同。 以色列的軍隊中,是被允許向上級提問:「你是以甚麼才華來擔任我的主管? (Why are you my manager?) 」
四、以色列常在簡報中秀出以下這個圖:
闕所長在演講中特別提到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圖,X軸可以看出是年份,然而Y軸卻沒有任何標示,然而這卻是以色列人常在簡報中秀出的一個圖,具有深刻的涵義。當以色列人秀出這個圖,被提問該圖的Y軸究竟代表甚麼意思時,以色列人會回答Y軸有三種意思:「戰況(amount of violence)、當時的GDP、外來投資(Foreigner Investment)。」換言之,以色列人在告訴大家,這些優勢,縱使以色列在2002年至2004年之間面臨許多戰爭,也無法抹滅。【按:2002年至2004年間,伊斯蘭主義運動「哈瑪斯集團」與「艾格撒敢死隊」在以色列發動6起攻擊,共造成33死、450多人受傷,其中美國人4死8傷。】
五、Shorter than a Straight Line (比直線還短的距離)
闕所長提到,以色列人絕不說NO或Impossible;他們重思考,且努力尋找答案。他舉出一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兩點之間是以直線為最近,但如果是以色列人遇到這樣的問題,他們會思考並嘗試找出是否還有比直線更短的距離。獨特的領域去研究問題,但解決問題,但不是只是鑽研。
以色列的教育很特別,以色列的母親在教導小孩的時候,絕不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是第一名,而是說「你是唯一的那一個」 (強調獨特,而非說第一,目的是引導孩子找出自己的特點、優勢)。他們的教育在於,失敗是可以容忍的,但事後需要檢討方式是否正確。一個人必須要從經驗中有所獲得、成長,好讓別人更願意培養你。
以色列的觀念也在於大頭(Rosh gadal)v.小頭(Rosh katan)差別。所謂的大頭(Rosh gadal,或稱大腦袋)會選擇從頭到尾解決問題(人家給你使命,你會有意志跟決心來解決問題、承擔責任,而非守在自己的範圍之內),通常是一個積極的名詞,表明這個頭腦的承擔者能夠看到大局,承擔責任和主動,表現出領導能力,超出了工作描述或職責要求(在以色列軍隊中開始並不意外)。相較之下,即使在形勢要求主動性和靈活性的情況,擁有小頭(Rosh katan,或稱小腦袋)的人仍然堅持即將到來的具體任務或指示,不會提問或思考,不是提高生產力,而是只要這樣做就好了。
六、願意放手一搏的以色列人:
闕所長特別提到,以色列前總理裴瑞茲曾說過一句話:『The Most Careful Thing Is To Dare!(在最小心翼翼的事情上,就去放手一搏吧!)』闕所長認為這句話最能反映出Startup的精神,驅使你去做。 闕所長表示,以色列人的特質在於,縱然四面環敵之時,還是可以有勇氣;再講更白話一些,以色列軍隊就是要讓年輕人學習多承擔一些責任(這也是今日台灣年輕人應具備但尚欠缺的)。 每個以色列人,很多都是很會講的(包含語言表達、會寫),勇於表達自己、勇於嘗試、勇於爭取機會、勇於創新。如果台灣人也具備這些的特質,相信整個國家會大不相同。
七、心得感想:
聽完這次的跨領域論壇,讓我不禁想更多認識以色列這個特別蒙上帝眷顧的國家,她從家庭及教育的基礎力做起,在在影響了該國的政治、經濟、農業、科技、國防、醫療…等各種領域,強調的是與眾不同、創新,找出差異並區隔差異,強調獨特而非在乎是否爭奪第一。這樣的特質,讓人不禁深感敬佩,也讓我更想學習以色列的母親如何教育子女的方式,讓這樣的教導可以應用在自己教導女兒Angel的過程,希望台灣可以學習這樣的教導,讓我們的下一代能更具有競爭力以及企圖心,勇於表達自己、勇於解決問題、勇於承擔責任,讓孩子們可以更有韌性,對於未來充滿變數的世界,具良好的有應變能力及美好的品格。
|
作者
洪季群
臺大跨領域整合與創新碩士在職專班106級學員,大聯大投資控股(股)公司 專案經理。
|